,而是相信宋知青的人品,那些娶当地姑娘的知青,基本上都是为了吃饱饭,或者想要少干活,再或者就是当地队长心术不正,导致知青备受打压、日子艰难,熬不下去的就通过这种方式缓和关系,出于这些原因结婚的,有机会回城后当然就抛弃瞧不上的乡下媳妇了。
可宋知青完全不需要这样啊,附近十里八村,就数他们大队的知青日子过得舒坦了,他们不但不打压,遇到知青点有什么事还会主动搭把手呢!至于宋知青本人,他干活不说多好,但也不差了,就他家这样大手笔的补贴着,别说宋知青和其他男知青一样都记七个工分,他就是每天赚一两个工分,那也能吃饱饭,绝对不会因为娶叶小妹有饭吃就这么干。
如果宋知青心术不正,就不可能主动带叶小妹回家了,就像那些抛妻弃子的男知青,可从来没听说过谁带媳妇回家探亲过!
队员们对宋清徽反而比王翠芬对宋清徽更有信心,他们确定宋知青是真喜欢叶小妹的,听说还没处对象前,宋知青就给叶小妹送过许多东西,奶糖、钢笔和牛肉干啥的,既然费了心思,还专门在结婚前带人回家见了父母,可见宋知青是个正派人、讲规矩,以后就不可能抛弃叶小妹。
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大家反而有种美滋滋的感觉,叶小妹现在是他们全村的希望了,村里出了一个真正飞上枝头当凤凰的姑娘,他们与有荣焉也正常啊,以后出去吹牛逼都有了资本,我们队长家女婿是北京的,队长女儿和外孙都在北京生活呢——想想就激动。美中不足是队长闺女跑得太快了,又迟迟不肯从北京回来,让他们一肚子的疑问都得不到解答,真是太不厚道了。
不过叶小妹和宋知青跑得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要是宋知青一个人回家,他们还要担心他不回来了,如今带上叶小妹,他迟早要回来的,毕竟北京是家,媳妇家也是家啊,他现在可是他们村的女婿,不回来还能去哪儿!
有些聪明的更是在前几天就猜宋知青和小妹多半要在元宵节前回来,毕竟他们探亲探得够久了,队长是个讲规矩的人,过年期间给女婿批个长假回去探亲没关系,过完元宵就要春耕了,队长不可能让宋知青耽误地里的活。而今天上午,叶队长和三个儿子一块出了门,虽然没说去干什么,可这么大的动静,瞧着又是往城里去的方向,队员们纷纷反应过来,就今天了,叶小妹和宋知青今天要回来了!
这下几乎是全村出动,叶家父子前脚刚离开村口,叶家大院后脚就被闻风而动的父老乡亲包围了,并且一赖就赖到了天黑,王翠芬端着队长媳妇的架势都赶不走他们,叶队长在这儿大家可能要怕一怕,队长媳妇的话,他们再清楚不过了,看似板着脸不高兴的样子,其实心里指不定多开怀呢。
要说叶小妹嫁给宋知青,最得意的绝对是队长媳妇了!
总之乡亲们为了看热闹很拼的,赖在叶家不肯走,有些吃饭早的人家甚至端着碗在叶家大院吃,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八卦环节。
居然连知青都混在其中,真可谓盛况空前,比过年唱戏都热闹些。
然后叶小妹和宋清徽就双双被逮住了,叶家人还没反应过来,叶小妹已经被团团包围住,七姑八婆都顾不上问她在北京过得怎么样、玩了什么了,一个个双眼放光的看着她的衣服围巾——
“小妹,你这军大衣可真好看啊,婆婆给你买的?”
“脖子上围的什么,摸起来可真软啊”
“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这下看着可真跟城里人一模一样了”
“小妹,你婆婆对你真好,真舍得花钱!”
按理说,叶小妹只是成了北京媳妇,宋清徽才是实打实的北京人,如今又成了他们村的女婿,也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客气了,他们就该拉住宋知青好好盘问才对——在看到叶小妹之前,大家也是这么打算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叶小妹这身行头太惊艳啊,军靴、军大衣和红围巾,活脱脱的城里姑娘。
相比之下,跟叶小妹行头差不多的宋清徽反而没那么引人注目了,毕竟他没回家探亲前也是军大衣配军靴,大家已经没有新鲜感了,便把全村希望叶美丽围得水泄不通,连王翠芬板着脸赶他们回家吃饭吃元宵的话都没人搭理。
不过作为当事人之一,宋清徽的待遇依然要比王翠芬好很多,至少大家把叶小妹围住的时候,顺便把他也拉了进去,一群七姑八婆围着一对小年轻,还真有点结婚现场的架势。
所以,等王翠芬艰难挤进包围圈的时候,也有人对叶小妹的好奇减少了些,转头跟宋清徽八卦,“宋知青,你爹娘是不是特别喜欢小妹?”
“你们家都给小妹置办了什么?”
虽然他们从叶小妹能在婆家待到元宵才不得不回来的事实中,猜测宋家父母对小妹应该还算满意,可是他们也没敢想首都的干部会这么稀罕叶小妹,这身行头不但新,而且贵,而且很难得,关键是连宋知青都还是穿着以前的军大衣,却肯给叶小妹买新的,叶小妹这是掉进了福窝啊!
乡亲们一边艳羡不已,另一边想
喜欢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