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之道,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因为狩猎而逐渐发现了劈砍刺等武术动作,是武术的基础,据说武术的形成和华夏文明都有相同的历史。
随着人类逐渐的强大,军队的建立让武术开始蓬勃发展,商代时有‘武舞’,战国时齐国有‘角试’,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这些都推动了武术的发展,然后在唐代,武举人的产生对于武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著名的诗人李白就自称为剑仙,可见那时候的武术就已经相当的盛行。
到了宋元时代,武术开始流行于民间,各种民间团体练武活动蓬勃兴起,而明清时代则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现代社会所熟知的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先辈们所创造的,可以说武术深入民间,现在就连三岁的小童也能知道武术这个东西,因为流传太广泛了。
但是轻功有么?在很多人思维里,有两种观点,第一就是没有轻功,所谓的轻功都是电视电影里美化出来的,完全不现实,第二个观点就是有,但是不像小说里的那样夸张的高来高去,而是属于身法轻便能上蹿下跳小巧功夫,其实第二个观点是正确的,现代人还真有身怀轻功的,也就是这种能上蹿下跳的功夫,飞檐虽然不行,但是走壁却没有问题,这已经是属于轻身功夫的一门范畴了,因为认真来划分轻功的话,轻功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家轻功,一类则是内家轻功,而上蹿下跳能走壁的都属于外家轻功的类型。
这种外家轻功只要肯练,人人都有希望能成功。因为它说穿了就是一种长期负重跳跃的训练而已,从少年时开始就在四肢和身体上绑缚铁块铅块,逐步增加分量。同时加以跳跃、奔跑、窜纵、平衡、爬高、攀附、翻滚等技巧的训练。完善自己的身体对重量、高度、平衡等因素的适应能力,在10年以上的苦练后最终就能获得超过常人的灵活和跳跃力,这就是外家的轻功修炼之法,非常常见,现代社会中,许多特种部队甚至也会用这种方法。
不过这种方法对人体修炼是极为有害的,各位亲们可千万不要轻易尝试。修炼之时太艰苦了,而且年老之后能力就会大幅度的衰退,所以这种外家轻功大多见于年青人,如果一个老年人能有如此灵活的身手,可千万不能轻视。十有这种老人练的是另一种,就是内家的轻功。
内家轻功的基础就是内力,内气,真气,真劲,不管怎么叫,反正都是说的是一样的东西,咱们就统一叫真气吧,真气是越练越多。所以内家轻功到最后会越来越厉害,这就是和外家不同之处。
不过现代练出真气的可谓少之又少,反正温如丝现在还没有见到过,至于真气冲破任督二脉,成就先天的,那就更是凤毛鳞角了。或许没有也说不一定,所以才会导致现代人见不着,因为会的人太少了。
这里再说下外家轻功和内家轻功的区别,外家轻功练到极致,撑死了也就是一个走壁,什么叫走壁呢?普通人面对一堵墙,借力可以在墙面上奔跑三到四步,练了外家轻功的却能在墙面跑六到七步,一面四米高的墙壁,普通人借着手力能爬上去,练了外家轻功的可以光凭脚力就能走上去,这就叫走壁,这走壁也有极限的,外家轻功练到极致,也就能走五米高的墙壁吧。
神奇吗?好像不太神奇,反正跟许多人想像中的不一样,因为电视的美化,想像的轻功必须得是那种高来高去,可以短时间在空中飞翔,这才能叫轻功,你那走壁叫什么?玩笑点我可以叫你跑酷了。
而内家轻功就真正是属于轻功的范畴了,真气越多,轻身功夫就越加厉害,所谓的一苇渡江,八步赶蝉,草上飞,凌空虚渡这些都是属于内家轻功的范畴,甚至于飞翔都不是假话,前提是只要你体内有足够的真气能够抵消掉地球的吸引力,而温如丝就属于这种。
晋入先天后,体内真气生生不息,不是绝大的消耗,体内真气可以说是无穷无尽,运起真气后,她已经可以在空中长时间的飞行,直至真气耗尽,这还是因为她没有轻功法诀的原因,如果有,运用起轻功法诀,真气消耗肯定会大幅度的减少,她甚至能做到一直在天空中飞行,这才是真正属于人们想像中的轻功。
“我说这是轻功,你们相信吗?”温如丝笑着问,河边的一群人都有些发楞了。
说不相信?那现在这是肿么一回事呢?温如丝身上没有吊着钢丝,脚下没有支撑点,却浮在半空中,如果说相信,却又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所以一时间居然没有人说话了,
温如丝笑了笑,没有再问,身子凌空动了,朝那塔吊飘了过去,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都跟上了温如丝的身影。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温如丝轻轻低吟,却压过了周围的所有声音,清晰之极的传入在场所有人的耳朵里,在所有人的注视中,温如丝负手而立,以一种娴静安然的姿态一步步朝那塔吊走去,犹如她的脚下有一座无形云梯一般,柔和而又温暖的阳光淋浴在温如丝的身上,仿佛她的全身都在发着金光,带给人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感觉。
刘海涛瞠目结舌的看着天上的温如丝,手指用力的握着手机,指尖因为用力都发白了,却一点都没感觉出来,他的脑子里现在只有一个念头:“这怎么可能?”
这也是
喜欢老娘是村长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