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坛子的第一个瞬间我万分失望。然后带着一丝侥幸心理,轻轻地翻开面上未消尽的盐层,慢慢刨开中间的熟豆。
没有!我最终泄气了。里面直到底部,都没有一滴我想看到的东西——酱油!
眼看又是一年春播,我还要不要种那么多菽?或者就让族人在这个冬天喝豆浆、炒豆芽过日子?
不对!放了两个月的东西,尽管没有出现虫子或豆芽,总得出现点什么其他东西吧!?
我不甘心地把坛子里的东西倒出来,放在一个陶盆里仔细翻检。
终于,还是让我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中间的豆子翻开的时候,好像有一些蛛丝一样的东西连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看起来有点像后世所认识的某些真菌发酵后产生的菌丝——难道就是这东西才能最终把豆子转化为酱油?
但这东西在整个坛子里并不多,只是在坛子的中间部分才集中一点,面上盐最多的部分和底下盐最多的部分都看不到这种白色的丝状物存在。
什么原因呢?
既然盐多了不行,没有盐也不行,那是不是得中和一下?
我把盐和豆子都搅拌了一下,估计比较均匀了,才重新装入坛子里。
记忆中后世的工厂里,这种坛子是要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的,但现在是冬天,哪来那么大的太阳呢?
还有,我的坛子是加了盖的,当初是想有,这坛子里的豆子是熟的,可别引来什么虫子给吃掉了,现在看来,就算有什么虫子进入里面。恐怕还没有吃掉一颗豆子就会翘翘了——这里面的豆子也不好吃。
罢了,反正也是试验品,就换个玩法吧。
我把坛子上面的盖子去掉,换成藤盖,既防止进入太多地杂物,又比较透气。从后世的工厂情形来看,这东西应该是需要一定的空气才能发酵的,盖上盖子的效果可能不如用藤盖好。
另一方面考虑到温度不够,不要说在太阳下曝晒。就连见阳光的时候都不多,我采取了一个比较笨拙的办法——将坛子放到议事厅壁炉的附近。
刚开始长老们比较担心,深怕又带来什么难闻的味道,等放上两天以后,发现没有什么问题,还是勉强能够接受这个东西地存在。
我还是悄悄对守卫在议事厅的宗庙卫队战士们交待。一看到大太阳,就把这个坛子搬出去晒一晒。
这又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我实在没有时间陪在宗庙内,一天天观察坛子里发生的变化。还有更重要的事务需要我出去做。
木驼和斟戈原那边暂时还没有新的消息过来,让我对鬼族的存在放心不少,尽管从长远看,始终会有可能发生冲突,但目前应该是由盐湖引发地鬼族内斗还没有结束,鬼族人还不会以盐湖为基地向周边扩张。
不过我们都没有掉以轻心,毕竟一个以马为主要机动方式的部族,其战斗力在平原上是惊人的。所以木驼、斟戈原和我都在紧张地训练骑兵。大元诸城那边我也派遣人去报了信,要求他们在贸易城集结。所有的骑兵必须集中使用,随时应对可能出现地大规模冲突。
太昊城外的平原上,距离太昊约五公里的地方,太昊骑兵们正按当午我训练大元骑兵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近千名新骑兵共用刚增加的500匹战马,苦练马战技术。针对鬼族人的战斗特点,我要求重点加强骑射技术,同时也要掌握马上持矛冲击的战法,远程时应该能战胜鬼族人的掷矛,只要不让鬼族人近身,我们的弓箭应该有绝对地距离优势,掷矛能达到20米开外就算远的了,而我们的骑射可以达到的40米左右的有效攻击距离,在战争中,这个距离优势是致胜地关键。
实在处于人数劣势的情况下,骑兵地配矛就可以发挥作用了,鬼族在战斗中没有马鞍,对冲下来一定会吃上大亏。
之所以让超过马匹数量一倍的战士参加骑兵训练,主要是考虑在开战的初期将会有马匹的增加和战士的折损,我需要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但我也深知,战争一旦暴发,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斟戈原那边,太昊只是未雨绸缪,并为可能面对的斟戈氏求援作好准备。
“我要到骊山族那边去一趟!”我对宗庙里的长老们宣布。
“为什么?”风余很是不解。
太昊目前的事务很多,重要的也不少,却没有骊山族这一项。
比如太昊骑兵的训练,比如大方城的建设,比如北方的鬼族威胁,哪一项都应该排在骊山族之前,为什么我要到骊山族去?为了锡锭?骊山族人从锡锭贸易中得到了不少好处,目前已经富足了起来,对锡锭的贸易很是热情高涨,不存在锡锭供应的困难。那族长急着到骊山族那边去做什么?
风余看着我的眼神有些怪异,让我都有点悚然——老头子可不要想偏了!眼下太昊的青铜产品已经成为太昊的重要工业和战略资源,其中铜徒和盐都牢牢控制在太昊手中,唯有这个锡锭却是我所不能掌控的资源。现在已经临近和异族的冲突,若到时出现战略资源的供应不足,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得去一趟骊山族,确保锡锭的供应安全和畅通无阻。
“爸爸要到骊山族去?”元方和梅梅看着我,元方再没有那种不能随行的失落,看他和梅梅互递一个眼色,这两个家伙看来也很快要到大方去了。过完年以后,要不是我挡着,他们俩早就过去了。从大方城那边传来的消息说,元
喜欢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