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后,刘桐留了下来,进到勤政殿与泰昌帝单独奏对。
屏蔽左右之后,泰昌帝皱眉道:“看来你所建议的这些东西,触犯到了大家共同的利益。”
刘桐一笑:“是啊,臣弟还是头一次,看到文臣武将这般团结一心。”
泰昌帝也笑了。
“朕的目的不在精简机构,若是机构冗杂能使政令通达,朕也懒得废这番功夫。多养几个朝臣,朕又不是养不起。实在是如今官位冗杂,官员太多,非但没能更好治理天下,反倒是使得一些政令无法准确快速传达。这有违朕的初衷。”
刘桐颔首:“臣弟已经做好准备,要和朝臣们打一场拉锯仗了。”
“你可得小心,朝臣们会怕朕采纳你的谏言,下一步估计就要开始打压弹劾你了。”
刘桐拱手道:“臣弟明白。”
果然如泰昌帝所说,第二日,朝臣们的奏折便如同雪花儿一样,从宫外递到了泰昌帝御案上。
大多数人先是赞许了刘桐一番为天下计的心,然后就开始例数大魏祖宗规矩,及至说到先帝在位时,朝中官职便是如此设置,从一品到九品,从中央到地方,完善且健全,如何能轻易修改?
从前元武帝在位时,朝中官职设立确实沿用先祖,但大概是为了彰显巍巍皇权,元武帝在位后十年,朝中官员的数量越发多了,同一官职,从任用几人到任用十几人的事情屡见不鲜。
人是多了,可事儿却没变少,反而因为官员同僚之间的权责不分明,使得臣子们之间产生龃龉,有好事儿则争抢,没好事儿则推脱,政令如何通达?
但大臣们都抬出先祖来,仿佛泰昌帝若是采纳了荣郡王谏言,便是数典忘祖一样。
泰昌帝将这些折子,仍旧留中不发。
这下朝臣们就更心急了,觉得泰昌帝真的是对荣郡王所说上了心。
新一轮的对荣郡王的弹劾便也跟着来。
有说他被禁闭数年,已对朝政疏忽荒废的,有说他欲笼络天下寒门学子,居心不良的,也有说他早年受贵族高门低看,此番上书,乃是为了报复的。
这其中,还有一个弹劾点,是从荣郡王的身世来说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认为,荣郡王有外族血统,妄图对大魏官职设置进行干预改变,以期削弱大魏国力,使西域得以自治,并以他早年间帮扶西域人、创立西行商社等事加以佐证,还道,若是陛下纳谏,对官职进行调整,怕是对大魏江山有所妨碍,动摇大魏国本。
泰昌帝留下其他的弹劾奏章,单对弹劾刘桐身世的几份奏言,进行了批答,并在下一次朝会上,将这几个上书的臣子单独拎了来,当着全部朝臣的面骂了个狗血淋头。
第三百四十章 不妥
“荣郡王持身躬正,自朕登基以来,辅佐朕整肃朝纲,侦办大案,一直兢兢业业不敢倦怠。如今就因为他上了一封许会损害你们利益的折子,你们竟然就对朕进这些诛心之言,该当何罪!”
泰昌帝站在御座一旁,看着阶下几个跪着的朝臣,也不管他们额泛冷汗,冷哼一声说道:“即便是政见有所不同,就事论事便可,为何要扯上所谓血脉不同?你们瞧瞧,你们的弹劾奏章上都说了些什么?荣郡王有外族血统,所以他就对大魏、对朕,有不臣之心,言外之意还暗示朕,荣郡王希望大魏内乱,西域趁此机会自治,然后呢?荣郡王好去西域整合西域各国,并立国为皇吗?啊?!”
泰昌帝将他们的奏折摔了出去,怒道:“荣郡王母妃出自西域,乃是事实,从无遮掩。但西域早已归顺我大魏,你们口口声声说荣郡王妄图使西域自治,朕倒是疑惑了,这对荣郡王有何好处?大魏内乱,对荣郡王又有何好处?难道他还能趁此机会,兴兵造反吗?!漫说他手上毫无兵权,便是他有兵权,你们就能这样随心揣测,毫无证据时,就敢红口白牙地在朕面前,挑拨朕与荣郡王兄弟情义,你们该当何罪?!”
“陛下恕罪!”
“陛下饶命!臣等只是……只是一时心急……”
“一时心急?”泰昌帝又笑了:“身为臣子,君前奏对没有丝毫谨慎严肃之心,就区区‘一时心急’四字,就能随意攀咬当朝郡王?你们胆子可不小啊,是瞧着朕登基以来,一直虚怀纳谏,认定朕好说话,不会责罚你们不成?”
“陛下……”
“来人!”
“在!”
“御史秦召、蒙泉,中书舍人曹毅,光禄大夫李平山,归德将军赵昕,正议大夫周归正,通议大夫陈庸,为官不严,言行不规,令,降官一等,罚俸一年,闭门一月,小惩大诫。”
“臣等……遵旨。”
泰昌帝火速地料理完了这些事儿,让他们下去之后,方才又继续提到荣郡王的上书谏言。
“荣郡王之言,你们反对得厉害,今日荣郡王也在,就让他针对你们所反对的论点,说说他的想法。”
众臣此事都不敢吭声。
明摆着皇上这是要力保荣郡王啊!说不得,荣郡王这个谏言,皇上心里已经是定了的。
无非是因为现在朝臣们施压,所以皇上才暂时留中不发。
而等到荣郡王一一反驳了他们的反对点之后,他们再无反对的理由,那这道上疏,怕是就要成为可能了。
然而现在他们敢拦着荣郡王说话吗?
自然是不敢的。
先前皇上就说了,“政见有所不同,就事论事即可”。他们
喜欢继妻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