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没有吐血而亡,这位脾气再暴,也不可能就这么倒下。
魏公公也不需要高攀龙对穿肠。
他要的,只是要众师生勇敢站出来,打倒这个东林党的教育和学术权威,打倒这个东林党的二代翘楚,打倒这个十年后会成为魏家叔侄最大劲敌之一的大儒。
效果,十分不错。
公公决定趁热打铁,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组织东林师生们对东林党为政举措、宣传理念、实际执政套路等等,展开全方面的讨论和批评。
要让师生们彻底认清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
要让师生们彻底认清,他们曾引以为傲的东林党实质上已沦为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要让师生们树立一个崭新的意识,那就是大明朝的未来需要的是年轻人,而不是那些老旧的“学术”权威、官僚权威,更不需要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这个工作的开展就不但但需要扎实的理lùn_gōng底,更需要实际的调研了。
怎么个调研法,便是在日常工作中比对。
公公于此时,方才抛出他今日到来的意图。
即在自愿的前提下,江南镇守衙门和提督海事衙门欢迎学习班的东林师生实习。
实习,即观政。
本朝定,士子进士及第后并不立即授官,而是被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待观政期满,由各衙门联同吏部考核后再行最终分派。
因“观政”乃进士特有待遇,公公这边自不能犯忌讳,所以对师生们宣传的就是实习。
无论是在职进士,还是举人或秀才,甚至无有功名,都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进入两大衙门实习。
考虑到举人和秀才们还要参加会试和乡试,所以不能耽搁他们太长时间,公公特意将实习期定为一年。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耽误士子科举。
毕竟,哪怕他魏公公这里能够直接保官,但最多不过六七品文职,吸引力肯定不能和科举相比。
别看这些师生现在能够勇敢站出来批斗他们的师长高攀龙,并对魏公公的理论佩服透顶,但骨子里,科举为官的诱惑绝不会低于他魏公公的栽培。
上千年的灌输,绝不是区区半年时间就可以洗去的。
而魏公公,也希望这些接受了他理念,在学习班受过良好教育和劳动改造的师生们,能够按部就班的进入大明朝的政府之中,无论中央还是地方。
因为,想要打倒旧的官僚集团,新的官僚集团就不能少。
哪怕,这个新的官僚集团叫阉党。
对此,公公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即便这百名师生中最终大部分还是站在了他魏公公的对立面,但哪怕只有一个坚持他在学习班所认知、所接受的一切,坚定无疑的拥护魏公公,对魏公公而言,就是胜利!
一穷二白,从无到有,本身就充满成就感。
为了尽最大努力留下更多的师生,魏公公再次将万历的虎皮扯出来,声称这也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陛下希望朝廷之中能够多一些务实、务事的官员。但效果如何,就不是公公能掌控的了。
至于在任官员,则来去自由。
如程正己这个吏部主事,他可以选择到两大衙门干上几个月,也可以选择呆上几天就回京。
魏公公没有强制在任官员必须实习的原因就是万历那道旨意。
以“实习”名义曲线留下一批师生,已是公公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留下的是自愿,皇爷那边就好交待。
要不然,只有全放了,那未免损失太大。
半年时间的投入,公公付出的心血和期望可不少。
以高攀龙为首的几名顽固分子很快被秘密送出特区,却不是被送到苏州,而是直接用船拉去了扬州。
公公还他们自由,但也不希望他们的存在影响师生的选择。
所以,滚的越远越好。
很快,两大衙门招入实习士子的工作就展开了。
江南镇守衙门开出40名实习名额,提督海事衙门则给出30名实习名额,另外,考虑到军队方面缺少文书,公公又特开皇军实习生10名额。
这些实习生一旦录入,就要承担两大衙门和皇军文书系统的运转,还要涉及钱粮、人事、民事等操作。
若用公公前世的眼光看待,这些实习生的岗位应当称之为办事员。
因为前期宣传力度甚大,公公也多次接见表现突出学员,光座谈会就举行了三次,因而,公公满心以为这些各额一定会瞬间被抢光。
然而,结果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东林师生报名的热情并没有公公想的那么高涨,报名人数也比预计的要少。最终江南镇守衙门只录了14人,提督海事衙门录了9人,军队那里则录了3人。
一百多人,只有25人响应公公号召,自愿在特区实习,比例不到四分之一,这个结果显然是很打击人的。
公公分析了这个原因,得出的结论有两方面。
首先,就是师生们对于回家科举的渴望超过了实习的诱惑,半年时间没有回家,不少师生还是颇想念家人的。
其次,是他魏公公太监的身份和两大衙门都是宦官体系,使得师生们难以决择。毕竟,世俗的眼光中,替太监干活的都是奸人。哪怕这些师生其实是接受魏公公的理论,接受他们在学习班的改造,但真要下定决心替魏公公办事,很多人还
喜欢司礼监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