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书会这么好心帮苗沛霖求饶?自是不可能,他当下叫来随从,把密函通过家信的方式,交于在京城的弟弟翁同龢手中,并希望他能亲自把这封密函交于皇上手中,顺带在皇上面前进言,最好能一举把这小人想个办法除了。
翁同龢收到长兄书信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犹豫的。他刚刚才在皇上面前露脸做了帝师,这就寻着机会给人上眼药,会不会不太好?不过,苗沛霖此人,确实反复背主,如今又在太平军里担任着王级职务,若是能收买此人作为内应,怕是就能更快平定逆贼吧?
想到此,翁同龢立功之心渐起,遂在一日的讲课之中特意讲到了一个典故-吕布。
吕布乃三国第一猛将,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又依附袁绍。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吕布袭取徐州,割据一方。最后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载淳坐在上书房的正座之上,听着翁同龢的历史讲解,微微的眯上了眼睛,忍不住很没坐像的翘起了腿,靠在椅背上,用手托住了头。
这个动作放在皇家里是很不雅的,若是焦佑瀛在此,一定会说载淳,不过今天当值的翁同龢,这位素来谨慎当差的新人,选择了沉默。
“世人皆说吕布之勇乃东汉末年第一,很多人惜其才,但曹操却将其杀之,不复收降。皇上以为如何?”
“吕布此人,三家之奴,无忠心可言,便是再勇,也只能杀之。”
载淳笑曰。
“皇上此言圣明。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便是如此。”
载淳心下更是觉得有意思:“翁老师昨史记才说到西汉武帝,今日怎么特意提到吕奉先的典故。可是有事?”
如今上书房两个老师也算是分工明确,焦佑瀛教授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翁同龢教授史记典故,从各方面传授载淳为人为君之道。
翁同龢知道小皇帝看出了他的别有用心,倒也不惶恐:“臣确实有本要奏。此乃从臣弟于前线上奏的密函。”
当下翁同龢恭谨的用双手把密函交于载淳手中。载淳取出来看了看,倒是觉得有一些好笑。
还真是时事造人,换做旁的太平盛世,哪会让这种小人蹦跶起来,也就是乱世,什么魑魅魍魉都跑出来了。
“这苗沛霖也是有趣,三番四次背主,竟然还以为我大清会饶恕他。”
翁同龢听得载淳的话,不动声色,继续说道:“皇上英明,此人定不能轻饶。”
“那老师以为如何?”
“此人如今在太平军内位居高职,不若叫他策反太平军中想投降之人,再一网打尽?”
狡兔死,走狗烹。倒是歹毒,不过却是是个好计策。
“这主意倒是好,只是说出去,怕不够仁义。既然这苗沛霖想要归顺,就叫他带着部下归顺吧。旁的什么策反,倒是不必。太平军之人,尤其是高位者虽然多与洪秀全有嫌隙,但皆身受邪教洗脑,是绝不可能投降我大清的。”
“那就这么饶恕了他?”
翁同龢不解。
“那就要看他能做到什么地步了。此事朕知道了。回去告诉贵兄,叫他落实吧。”
翁同龢听得出载淳语气中的坚定,知道皇帝拿定了主意,只好默默的不再提及。点头应下。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今日他结束授课之后,载淳立即就写了一份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前线曾国藩手中。
第57章 平定太平军(三)
载淳轻飘飘的一句“那就要看他能做到什么地步了”,从翁同书的嘴里再传到苗沛霖耳里, 倒叫苗沛霖心里没了底, 瞧这意思,清廷是决定接受他的投降了, 只是要如何奖罚,终究还是要看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苗沛霖心里也是清楚, 自己两次背叛清廷是决难再获得朝廷的信任, 思来想去, 他便想到了一个法子-投名状。
只是怎样的投名状才能哄住朝廷呢?一般等闲的, 肯定是无法抹掉他之前的罪过的,唯有大功才可。他招来亲信商议,最后脑子里灵光一闪, 把心思打到了即将回天京的忠王李秀成身上。
李秀成此人是很有军事才能的,这点世人皆知,也正是因为如此,洪秀全对他并不是很放心, 即使是叫他领军,也不过是无奈之举,只因自从石达开被洪秀全疑心,调出天京贬到成都,江南一带除了他已经无人可用了。
遂, 苗沛霖也打着“回天京护卫天王”的旗号,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杀去天京。如今天京被湘军三面围攻,这苗沛霖若是“囫囵个”的回到天京城, 自然说不过去,曾国藩也不可能允许这种“两姓奴”如此。
苗沛霖猜的到曾国藩的想法,倒也坦诚,竟化妆成了乞丐,径直带着几个随从就摸到了湘军的大营口,说要求见曾国藩。
说来也巧,这苗沛霖来的时候好巧不巧正好撞见了带着李怀华慰问士兵的贝子奕询。
奕询此时正在与守卫湘军大营营门的队长询问大营守卫问题。正聊得尽兴,却见得一群乞丐莫名其妙摸了过来,顿时警觉。毕竟军营重地,若是寻常乞丐瞧见,老早的就躲开了,哪还会凑上去?
之前有说过,苗沛霖虽然人品不行,但却是个极其会钻营的人,当下他一见到奕询这位身着满清贵戚才有的五爪金龙服饰(贝子以上皇亲可着),心下一动,就知道这个少年虽然年幼,但却是朝廷里极其得脸的人,忙凑上去跪下:“下官
喜欢[历史剧]朕不能死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