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栋脾气不温不火。走路慢腾腾的,似乎害怕踩死了蚂蚁,通常情况下很难听见他的脚步声。说话也是慢条斯理,不急不燥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哪怕是与人争吵和辩论,他也只是红着脸、淌着汗,弯着脖子,摇晃着脑袋,声音并不会明显放大,语速也不会明显加快。
缺乏阳刚之气——这是他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因为中专毕业后一直在银行机关工作,养尊处优,安于现状,满足于能够应付手头的工作,懒得去为未来的发展强筋壮骨、学习充电,所以,知识水平最近二十年一直维持原状,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虽说拿到了党校的大专文凭,但地球人都知道,那只是花钱买来的,耗时间混来的,实际上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改革的浪潮鬼使神差地把他推到了支行行长的位子上,虽说大喜过望,但他更多的时候还是惶恐不安。担心自己做不好,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他没有在银行县级支行工作的经历,更别说担任支行的一把手。
上任之初,赵国栋把希望寄托在几位副行长身上,指望他们出谋划策,提出真知灼见,但几位副行长又都恪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训,从不轻易阐明自己的主张,目光都集中在赵国栋身上,等待着他出政策、拿方案、发指示、提要求。
结果,支行的一号文件好长时间都制定不出来。
直等到市分行年度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办公室主任王加林才结合市分行会议精神,闭门造车,勉强弄出来个年度工作计划。
赵国栋平时按部就班,得过且过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市分行来了文件,布置工作任务了,他就开始忙乱一阵。围绕如何完成市分行下达的任务,临时抱佛脚,目标也就是在系统内排名不摆尾,争取不挨批评。正如市分行行长何志雄在多个场合评价的那样,孝北县支行成立之后,没有什么新动作,没出台什么新举措,没发生什么新变化,基本上是“穿新鞋,走老路”。
由于遇事找不到方法,经常拿不定主意,赵国栋就特别喜欢开会。行长办公会、行领导碰头会、行务会、干部大会、职工大会、职工代表会议、各种专题工作会议,以及临时召集的一些说不出名目的会议接连不断。
在他看来,既然成立了支行,就要有个支行的样儿,连会议都不开,还叫什么支行?也只有开会时坐在主席台上,他才能找到当行长的感觉。一个领导,不出席各种会议,不通过会议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不在会议上向群众发号施令,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能、显示自己的权威?再说,开会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方式嘛!让群众在会议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也能广泛吸取意见,集中大家的才能和智慧,推动支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工作。
不论召开什么类型的会议,赵国栋都点名要求王加林参加,有时是出席,有时是列席,阵阵不离穆桂英。
办公室主任嘛,就必须做好各类会议的组织、管理和善后工作。下达会议通知,准备会议材料,安排布置会场,做好会议纪录,整理会议纪要,督办议定事项……只要开会,诸如此类的一大堆事情,就落在了王加林身上。
说实话,一听说要支行要开会,我们的加林主任就胆颤心惊、叫苦不迭,可行领导乐此不疲,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事实上,很多会议是可开可不开的。非常简单的一件或几件事情,甚至是布置一个临时工作任务,打个电话或者发个通知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但赵国栋非要正儿八经地开个会不可。
每次开会的效率又极其低下,特别是开行长办公会和行领导碰头会的时候,那种拖沓的作风和沉闷的气氛,常常叫王加林难以忍受。
其实,行领导也就四个人,每人谈谈自己分管的工作,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说个意见,最后一把手拍板。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几十分钟或者个把小时就足够了。但实际情况是,每次行领导在一起开会,都如跑马拉松一般,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半天,甚至一整天。
到了开会的时间,大家端着自己的茶杯到会议室,有时还带着当天的报纸。见面后,互相敬烟,评论着哪个牌子的香烟好抽,哪个牌子白酒“水货”比较多。人到齐后,赵国栋宣布“开会了”,提出会议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就是轮流发言。
由于会前没有通气,大家没什么准备,发言都是信口开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一旦涉及到工作中的困难,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大家又突然间哑巴了。抽烟的抽烟,喝茶的喝茶,看报的看报,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赵国栋拿着钢笔在本子上断断续续地写着,也好半天不发一言。
这种时候,王加林往往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在会议室里如坐针毡,度日如年般难受。也不知是因为确实拿不出好的意见,还是思想上存在什么顾虑,领导们怎么都是这般水平这般作风!
有时赵国栋一个一个地点将,逼着副职们“说说”,大家便哼哼哈哈,先是正着说过去,接着反着说过来。说来说去,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见,最后还是等于没说。
赵国栋也是个没有主见的人
喜欢银海漂移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