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互通书信,倒像是笔友一般,互相请教一些问题。
腊月里放假前的日子,很多人都开始怠工,每天喝喝茶聊聊天,基本不再做什么事情,甚至很多人开始旷班去跑关系。
因为来年就是六年一次的京察大计,事关很多人的前程,少不得要多方经营一下。
林重阳和陆延、赵文藻等人都是今年才进的翰林院,估计京察也查不到头上,才一年功夫也不能有什么升迁,也不可能罢黜,所以就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林重阳觉得今上不但勤政也善于利用特务人员观察大臣,自己这些人不要搞小动作,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陆延和赵文藻等人,他们也深以为然,所以临近放假他们反而更忙。
因为林重阳带着他们现在要把《仁宗实录》结尾。
原本李固预计交给别人起码要做三年的任务,在交给林重阳之前,他已经做了大半年的准备工作。林重阳年中接手后就进行重新规划和安排,专人负责整理资料,专人负责摘录、专人分段编写,一人统筹,他负责最后的润色整合。
这段日子工作接近尾声,其他人轻松下来,他的任务反而更重一些。因为他不想编从前那种《皇帝实录》,干巴巴的一锅粥一样,读起来费劲,一般人绝对没兴趣去翻阅的。
他想编一本生动有趣、资料详实、条理清晰的《皇帝实录》,有需要的人去翻,有兴趣的也可以看,而且要一目了然,读起来轻松有趣,让人欲罢不能津津有味。
他发现仁宗皇帝是个很有意思的皇帝,性格温和、语言幽默,时常和大臣们开开玩笑,尤其是那种严谨冷肃的冷面大臣,几乎都被他开过玩笑。
对于这样一个皇帝,编纂成那样枯燥死板的实录是一种埋没,必须要让他生动起来。
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对这些材料进行美化编纂,要求图文并茂,善用各种缓解阅读疲劳调动阅读兴趣的小心机。
这些工作自然不需要他一个人独立完成,陆延、赵文藻以及庄继法等人都时不时地给他帮忙,还有冯顺的小组如今也成熟起来,有人专门负责画画、排版,所以进度还是很快的。
有他们帮忙,林重阳保证可以在太子大婚前将这些工作做好,甚至可以在京察之前完工,交给编纂官李固做最后审核,然后就可以上呈皇帝御览。
如果皇帝赏识,那就是李固和他们这些翰林官们的功劳!
尤其是陆延和赵文藻,他希望下一步升迁的时候他们能去好一些的部门,而他自己倒是无所谓,一个状元修撰,怎么也不会太差就是。
如此忙到腊月二十二,钦天监开始派发新年皇历,二十八日开始休沐。
本朝太/祖立国之初,对臣工们的监管可以说严苛至极,不但俸禄低的发指,甚至全年无休过。后来实在受不了,就开始一年放三天假。
一年三天哪里够!
皇帝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慢慢地假期就多起来,一个月可以休一天。
而他的子孙皇帝们不似他那般独断专横,也颇能体谅一下臣工们的苦逼,加之时不时有大臣们会讨论一下大唐时候的假期,对比当下,连人家零头都没呢。
仁宗皇帝又是个体恤臣工的,所以假期就多起来,一个月可以休三天,初十、二十、三十,没有三十就是二十九,而初一十五一般不休假,因为这是法定朝会日。
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不定时假期,比如元宵、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之类的日子。
到现如今年假就从二十八放到正月二十。
这里面是包括元宵假的,初十放到二十,之所以还有额外的元宵假,是因为当初太宗皇帝觉得元宵节放假可以更好的体现普天同庆、盛世安康,是一个可以装潢门面的事儿,仁宗皇帝就将之发扬光大,直接把春节假和元宵假中间的几天也放了。
对于大部分官员基本如此,不过期间也需要安排人手去衙门轮值或者处理急务。
另外元旦朝贺全体官员都要参加,且十分隆重,丝毫马虎不得。
冬至、元旦、万寿是三大朝贺,又以元旦最重,皇亲国戚、外番使臣、藩王、文武百官这日都要身穿朝服列队进宫至奉天门上表朝贺,恭祝皇帝陛下新年安康。
这一年元旦大朝贺的事情格外多,外番使臣来朝者众,动辄上千人,浩浩荡荡涌入京城,会同馆住不下就要安排去别处。
礼部、鸿胪寺、会同馆人手不够,就要从别的衙署调用人员,而翰林院是闲人最多的,养着许多学习的庶吉士呢,自然要调动他们去帮忙。
林重阳被借到鸿胪寺当赞礼者,连日学规矩礼仪以及唱礼流程,他都没有时间思考为什么会借他去做这样隆重的场面功夫,明明可以去做一下幕后工作。
好在他也算身经百战并不犯怵,且被安排在远离奉天殿的位置,本着严谨的态度、调侃的心态,他也出色地完成了礼部交给他的任务。只是大朝贺结束以后浑身酸痛、嗓子沙哑感觉比殿试还累!
回来他少不得关门闭户得睡上一夜带着半个白天才休息过来。
之后给皇帝上贺表、接受赏赐、走亲访友、同学文会,正月里就是光明正大地轮流吃喝,对他来说比上衙还累。鉴于年前就有很多学生、老板结伴来访,年后只怕人更多,林重阳直接闭门谢客,表示家宅太小不适合招待贵客,所有来访心意到
喜欢锦绣官路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