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不迭磕头:“女儿一定好好反省。”
看着霍氏慢慢走出去,她跪着的身子一瘫,吓得泪流不止。
在外头回廊里,霍氏犹在生气道:“原就没指望她能入邵谦的眼,却怎么都想不到她起了这种歪心思,真真是白养了……”
“太太勿气,邵大人人中龙凤,谁不想攀上,四姐儿也是年轻了些,乱了分寸。”陈丰家的边劝道。
霍氏长叹一气:“她这样不成气候,那就怨不得我心狠了……”
两人往厅堂去,走到门外,正听到邵谦问道:“傅大人可知道太上皇回朝,被今上软禁在南宫之内?”
傅正礼脸色微变,缓缓道:“收到些风声,我听说如今京中时局复杂,上至内阁,下至百官,皆是人人自危,又恰逢今年的雪灾,百姓民不聊生。”
邵谦半带着笑道:“傅大人远在滁州,也能为朝廷为百姓忧国忧民,这份心实属难道。这次危急关头的救民施灾,傅大人功不可没,待日后回京后,定会向圣上禀明一切。若是圣上晓得,定当好好加封傅大人。”
“实不敢当。”傅套地道,“身为知府,这本是下官职责所在,邵大人在施粥中防患难民趁机暴动之举才是有功,下官只是从旁协助罢了。”
邵谦笑容不变地开诚布公地道:“傅大人也不必再跟我这个粗人兜圈子,应当明白圣上派我等莽夫来滁州施粥并不只是为了镇压难民暴动,而是另有所为,以傅大人纵横官场近二十年,理应有所悟才是。”
傅正礼脸色稍变,但也只是一瞬,还是笑道:“邵大人这话是何意?”
邵谦见他不识抬举,把茶杯重重摔在桌子上,眼神一变地道:“傅大人当真是要跪下接圣旨不成!”
屋子里的下人感觉屋内空气骤然一冷,吓得退避三舍,全都脚不着地地退出去。
在外头的霍氏听到“圣旨”二字时,身子也不禁一颤,只看傅正礼刚毅的面容不屈不卑,而邵谦也有雷霆动怒之势。她扶着陈丰家的手,大步跨过门槛,进屋已是笑道:“听闻世侄来请安,可我头风发作,起得晚了,让世侄久候,实在过意不去。”
正文 第五十四回 深谋远虑 送女入宫
邵谦看霍氏进屋,敛了怒气站起身,朝着霍氏弯腰拜了一礼道:“傅太太,又叨扰了。”
霍氏笑道:“哪里哪里,我可巴不得你常来。”
邵谦只是淡淡含笑。
霍氏请了邵谦坐下,自己则坐在傅正礼旁边位置上,陈丰家的上了茶,霍氏叹口气道:“我也知道你是奉命前来,可我家老爷久不入京城,对京中时局一时也辨不清楚。自来滁州,与京中贵胄一概再无来往,以他一己之力,也是孤掌难鸣,怕是辜负了圣上的期望。更何况,像我们这种远在滁州的书香之家,却是宁愿孤芳自赏清高些,也不愿意长袖善舞去争名夺利。在滁州这安乐窝待得久了,空会纸上谈兵,也想不出实策。”
邵谦笑笑:“傅太太未免也把傅大人贬低得一无是处了,当年傅大人的《平倭十二策》被太上皇说是叛国,可当今圣上认为是抗敌良策。土木堡之变,圣上能保全京城安危,也是谋臣提议《平倭十二策》,果然战事大捷。以傅大人才学,不该只屈就于滁州,当效忠于庙堂之上。”
傅正礼呵呵地笑:“我家太太说我纸上谈兵并非谦虚,据我所知,土木堡之变全仰仗邵大人力挽狂澜,勇守居庸关,一己之力独撑危局,将京中时局扭转乾坤。”
话虽是奉承,但傅正礼却也看出邵谦是个难得的人才,虽然邵谦是个武夫,但他年纪轻轻就见识过人,不像右都督石亨等武将空有蛮力,邵谦可谓是智勇双全。
可以说,当年瓦剌入犯京城咽喉居庸关,邵谦在这场战争中功不可没,先是立排万难诛杀妖言惑众的宦官王振。又当京中粮食与士兵无法调派时,他想出良策,让受召军队进京支援时,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如此一来,通州的粮食将由十余万士兵运送入京。临危不乱又临机制胜,比他纸上文章更有实效,且顺利解决京中士兵调配及粮食问题。
战事大捷后,因太上皇被瓦剌俘虏,太子不过三岁,一时国无君主,邵谦担心庙堂内斗,当即从诸位藩王中力辅郕王为帝。大战后邵谦在朝堂名气大升,京中倒也无人反驳。短短一月,朝堂改头换面,郕王成为新帝,太上皇则还被俘瓦剌。而改变这场京中时貌之人,并非别人,正是眼前的邵谦。
傅正礼想到这些事,对邵谦更多了分敬佩。
仿佛这一刻,傅正礼心中压抑的
喜欢庶本荣华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