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应该是王大娘,他带孩子去报名,家里的孩子们就是王大娘帮看着,回到家,王大娘这样问,没问题,有问题的只是王大娘话里的语气,似乎不大对劲。
“大娘,是呀,大妞和小二一起上学刚好有伴,今天就是带他们两个去报名的。”不过,常宁也没在意,以为大娘只是惊讶。
“我以为你只是带小二去,结果你是连大妞也一起去啦?”王大娘的想法里,就是男孩子,过去,有几家人识字的,女孩子就更没有什么好上学的,常宁可好,两个都让上了,这,这不是费钱嘛,本来家里的日子就过得勉强,这孩子一上学,得花多少钱!
“嗯,大娘,我卖草药也有点收入,就想着以后的孩子们不能再我们一样,字都看不懂一个,像我姨妈,能识字,能进城做工人,农民太苦,如果可能,我不想他们都吃这种苦。”面对着真心的王大娘,常宁也实话实说。
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他可以做主,这个主,他做,必须学习,必须懂文化,未来就是要做一辈子的农民,他也得让孩子们用科学去做农民。
“那要不就让小二上,大妞留家里,要不,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王大娘想想也是,常宁他姨妈不就是因为识字才能去城里做城里人吗,只是,一直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影响了王大娘,儿子去,行,姑娘就不必了吧,以后姑娘嫁了人,好不好,都是别人家的事,像常宁姨妈顾着的,这辈子她也只见过这一个,即便王大娘同样是从姑娘家过来的,也一样是轻视女子的想法。
“大娘,小二是我的孩子,大妞也是,后面的五个都是,我现在辛苦不都是为了他们。”常宁心里开始是有些不舒服的,不过,很快释然,几十年后,依然有这样想法的人,现在回到六零年的农村,这样想法的人,可能大家觉得才是正常的。
“大娘知道你疼孩子,可现在你已经够辛苦了,如果孩子们都去上学,你要累成什么样,听大娘的话,大妞的学就不上了,最多,以后大妞嫁人的时候,你多给点嫁妆,不就行了吗。”王大娘还是不同意,在她看来,姑娘家只要养大,嫁人时不刻薄姑娘,让姑娘带着好嫁妆到了婆家能支起腰杆来过日子就成了,谁家姑娘都是这样,她也一样,谁想到,到了常宁这里,他居然要姑娘,儿子一样对待。
能一样吗?姑娘是泼出去的水,儿子是养老的根,本就不一样。
“姑娘以后要在婆家站住,再好的嫁妆也不如让姑娘自己有本事,不用靠谁。”更多的道理,常宁也没法和不识字的王大娘讲,比如知识的重要性这些,那就捡着明白的讲。
“行,行,话都让你说了,大娘还能说什么!”王大娘依然不同意,只是见常宁态度坚决,一点没有听进去改变的意思,她也没再说什么,不过,心里还是想着,等以后常宁苦了就知道让孩子们都上学哪是这么容易的事,到时,她再来说,一定说得通。
同样的话,常宁和陈哥,彭哥,何叔,赵二爷,都说了一遍,常宁其实是希望他们也能把家里的孩子,不分男女,只要适龄都送去上学,一个学期两块钱,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负担真的不重,但可惜,哪一家的女孩子,还是没去。
常宁心里有些涩,为眼前他无力改变的状况。
他本身的情况,从两个孩子上学开始,他操心除了之前的家里,地里,田里,山里外,还得加上两孩子的学习事情,孩子们出门回家,上课学习,一毛钱三支铅笔,两本练习本,一个卷笔刀,应付这些问题,他都还需要更多的能力,又怎么去改变别人,只能心里叹气,算是他娇情一回吧。
至于他的父母,兄弟妹妹在内,成天忙碌的常宁,有时真的会把明明一个村子住着的他们忘记掉,对于泠漠的这些亲人,常宁要求不高,他们别来添乱就行,更远的旁人,常宁就更不在意了。
温饱面前,在意是什么,能吃吗?
不能,那就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干活的干活,该上学的上学。
当然,他也不知道其实村里的每个人都在讨论关于常宁送两个孩子去上学的事情。
“媳妇,我们家老大也到上学年龄了,也送去上学吧。”
“陈大牛,我说你脑袋傻了是吧,常宁傻,你也跟着傻,一个丫头片子,上什么学,你有钱?家里的活不用人干了?什么都给个丫头片子了,以后我们大宝,还有马上要出生的二宝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我把她们两个养大就算对得起她们了,怎么着,还想我让她们上学,有本事,投常宁家去,让那傻瓜送她们去!”这是陈哥家的对话,同样也是很多有女孩家的对话,结果无一不是没有结果。
“哎,我说你家老二是不是傻了,带送什么孩子去上学,送去不说,还儿子,女儿一起送!”
“管他傻不傻,那是他的事,我们过我们的日子。”这是常宁亲人的统一对话。
“常宁这败家子,有钱送孩子去上学,一个丫头片子有什么好学的,你说,他就不知道拿这钱来孝敬我们吗,可以买多少吃的了!”这是吃高过一切的常母。
“行啦,都分家了,你唠叨什么,他送你点吃的,你要给他看孩子吗?”这是冷漠的常父。
“我好不容易闲下来,让我给他看孩子,想都别想!”好吃懒做的常母。
“那就别管他,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他过好了,我们是
喜欢穿到六十年代做鳏夫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