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段历史来看,申国的历史,也蛮有传奇色彩的。申国国主在整个周朝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周王姥爷、岳父、舅舅、大舅哥、表兄弟的角色,实乃我国历史上的一绝。
书归正传。且说申后好久不见儿子,一打听才知道出了这个事儿。可惜自己孤掌难鸣,干着急却没有丝毫办法,怨夫思子,每天只能以泪洗面。
再说褒姒十月怀胎,到了日子,产下一子。只把周幽王欢喜的无以复加,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着,亲自起了个名字叫伯服。随着伯服渐渐长大,周幽王便生了废宜臼、立伯服的想法。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太子宜臼又无甚过错,着实难以启齿。当时的社会,立太子是关系一国气运的大事,即便脸皮厚胜城墙的周幽王也不敢过于自专。
这时候,该轮到善于揣摩圣意的虢公石父闪亮登场了。石父知道周幽王的心思,私下里和尹球商议一番后,悄悄的通知褒姒道:“太子被大王逐去申国,此千载难逢之机,正好助伯服成太子。内有娘娘鼓动,外有吾二人全力扶持,此事必成。”
褒姒一听当然高兴,美滋滋的说道:“大善!此事若能成功,必令伯服与汝二人共分天下。”从此以后,褒姒遣心腹密探日夜窥伺申后的一举一动。
自从太子宜臼去了申国,申后整日在后宫孤独伤心,流泪不止。有一个年长的宫人,知道娘娘的心事,大着胆子对她说道:“娘娘既然想念太子,为何不写一封书信,秘寄申国,令太子殿下向大王赔礼谢罪?若是感动了大王,将太子召还东宫,娘娘母子相聚,岂不美哉。”
申后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连声说道:“好呀,只是谁能寄信呢?”
宫人说道:“吾母温媪(音袄,老妇的意思),颇懂得些医术。娘娘可诈言有病,请其视看。借此机会,将书信带出宫去,再令吾兄去申国寄信,保证万无一失。”这个宫女倒也足智多谋。
申后一听,欣喜不已,当即打定了主意,作书信一封,秘寄宜臼,书中略道:“汝父荒唐,宠信狐狸精褒姒,致吾母子饱受分离之苦。如今褒姒又生一子,只恐其日后得势,再无吾母子立足之地!汝可作书一封,向汝父谢罪。汝若幸而能归,吾母子相聚,再做计较。”写罢书信,申后依照宫人的计策,召温媪进宫。
褒姒早就派人盯着申后的一举一动,温媪刚一进宫,便有人报告给了褒姒。褒姒心中一动,暗自传令下去,令人出宫时细细搜身。
且说申后见了温媪,将密信交付于她,温媪仔细藏好,随侍女出宫。守门宫监受了褒姒的命令,见是温媪,顿时扑了上去,将温媪团团围住,细细盘查。温媪哪见过这个阵势?心中害怕不已,搜查的时候,难免东躲西藏,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守卫见温媪只是护住衣角,心中一动,上前一把扯裂温媪衣角,将密信搜出,监押着温媪,来见褒姒。
褒姒拆信一看,心中大怒,当即吩咐手下,将温媪锁在空房,并不许走漏丝毫消息。处置了温媪,褒姒坐在那里,愤恨难当,令人取来两匹彩缯(音赠,丝绸)又撕又剪的玩儿着出气。
过了不久,周幽王下班回宫。进屋一看,但见满地的碎帛,不由问道:“卿何事烦闷至此?”
褒姒一看周幽王归来,赶紧扑入怀中,撒娇哭诉道:“妾自从跟了大王,受大王恩宠,申后原本妒忌;如今妾不该又生了伯服,申后妒忌日深。今申后寄信给太子宜臼,书尾云‘别做计较’,恐欲谋害吾母子性命也。大王为妾母子做主呀。”说完,哭哭啼啼的将信递交给周幽王。
周幽王展信观瞧,认得是申后的笔迹,问道:“送信的人此时何处?”
褒姒答道:“在屋里锁着呢。”
周幽王当即命人将温媪牵出来,不由分说,手起刀落,将其斩为两断。要说替人送信这类的机密活,特别是关系到好几条人命,甚至整个国家的时候,送信人的胆量一定要大,心态要稳,还要机智。不然,枉送性命,还要耽误大事。不过,后人对温媪的评价还是挺高的,有人写诗赞说道:
未寄深宫信一封,先将冤血溅霜锋。
他年若问安储事儿,温媪应居第一功。
当晚,褒姒又抱着周幽王的胳膊拼命的晃,娇声娇气的说道:“大王,现在怎么办呀?吾母子性命可都攥在太子宜臼手里。”
周幽王拍着胸脯说道:“有寡人在,汝何虑哉!太子能奈何耶?”
褒姒噘着嘴说道:“那吾王千秋万岁之后呢?宜臼为君,哪还有吾母子的活路?”说罢,泪如雨下。
周幽王沉思片刻,说道:“寡人想废宜臼,立伯服为太子,只怕群臣不服。”
褒姒赶紧说道:“大王乃一国之主,自然是大王说了算。明天大王可先将此事告知群臣,看他们如何动静。”周幽王一听,微微点头称是。当晚,褒姒便让人传话给石父、尹球二人,令二他人早作准备。
次日,周幽王上朝,群臣礼毕。周幽王板着脸说道:“申后嫉妒心盛,怨气深重,竟敢诅咒寡人,不能母仪天下,可否抓来审问?”
群臣相视了一
喜欢小品东周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