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镜先生听到欧阳行已经在读袁枚的《子不语》,心里是吓了一跳的。
欧阳行当初在京都城外讨饭吃的时候,他之所以直接带着这小乞丐回到杭州,而不是直接施舍几两银子,便是看中了这孩子的天资。
京都居,大不易,就是乞丐也是如此。
在京都讨吃的乞丐,那都是在京都衙门里有关系的,每个月给衙役交一定的奉钱,要不然在京都这样的地方,朝廷哪里允许乞丐的存在?要是让他国的人看到,那还不笑话赵国贫困?
欧阳行当时不过五岁,哪里懂得跟衙役打交道?再者京都要饭的地点,都是个乞丐划定的堂口,要是随便乱要铜板,被该地盘上的乞丐瞧见,那是要起争斗的。欧阳行小小年纪,自然争不过大乞丐,只能在京都城外乞讨。
圆镜先生当初孤身离开京城,在十里长亭歇息的时问同檐下的欧阳行为什么来这里乞讨,欧阳行竟然是把偌大一个京都的街道地名从西城门的朱雀街一口气数到了东城门的胭脂巷,还把每个街道上的“占街”乞丐给说了一遍。这让欧阳行十分吃惊。
他自己在京都当了三十多年的官,虽然知道各地方怎么走,但是路名是干脆记不住的。再者常人记路,都是按照地标性的建筑来说。你租一个轿子,一般都直说去胭脂巷、醉月楼之类的地名,哪里会说去青云街与舜华路交叉口?
当下圆镜先生觉得这孩子聪明的厉害,便起了收徒弟的心思。只是他身份高,地位重,更是当今太子的师傅,要是收一个乞丐为徒弟,那岂不是羞辱了太子?于是只是让欧阳行跟着自己读书,并不曾行拜师礼。
到了杭州之后,圆镜先生修了一个三净书馆,取义“眼不见为净,耳不闻为净,不为己所为为净”。之后便开始教授课业,散播桃李之香。欧阳行便仿若是他的儿子一般,负责他的饮食起居,伴读书通。
从五岁到十二岁,欧阳行陪伴的七年里,圆镜先生不止一次看过欧阳行读书,知道他读书便是死记硬背四个字——一本书只是来回通读,直到能够通篇背诵才去读下一本书。
圆镜先生起先有些好奇,便拿着欧阳行的背书来考校他,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读懂了。几次试探,发现欧阳行虽然是死记硬背的模样,但对于书上的内容理解也十分的深刻。这便愈发让圆镜先生称奇了,复又问道:“既然你通读大义,怎偏偏还要都背下来?这岂不是浪费功夫?”
欧阳行低头,默默说道:“就是闲着没事儿干罢了。”
这话回答的生硬,一个人闲着没事儿,背书那是最好的选择啊。
当下圆镜先生也不再过问,只是看着欧阳行从《周易》开始,接着《诗经》、《楚辞》、《杨朱》、《论语》、《尚书》、《中庸》……一路从诸子百家背到了汉赋。
圆镜先生吃惊于欧阳行背书速度之快是前无古人,也不止一次窃喜自己是捡到宝了。这一次听到欧阳行竟然已经被到了清朝袁枚的《子不语》,更是喜出望外。
整个清朝以整理古籍为长,本来就没有什么书值得背的。
《子不语》和《饮水词》这两本算是清朝文人写的最好的两本。既然已经背到这里,说明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书都已经被这小子看了一遍,这可了不得。
毕竟自己书房中的书足有万册,自己都没有看完,而这小子竟然都背完了!
这样的水准,要是考科举,考个举人还不是容易事儿?
听到圆镜先生让这个欧阳行去考科举,所有人都愣了。
欧阳行自幼孤苦,所以非常自卑,然而在同学们眼中,欧阳行可不是什么小瘪三。自从他们进书馆之后,欧阳行就一直跟着圆镜先生读书,每日长伴圆镜先生左右,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欧阳行是圆镜先生的儿子,知道圆镜先生本名张帅之后,大家才知道不是。
然而即便如此,大家依旧不敢小瞧欧阳行,即便不是圆镜先生儿子,那也是圆镜先生的关门弟子呀!
要知道沧州大陆上赵国文章最盛,赵国属浙江文人最多,而浙江现在地位最高的人就是圆镜先生。来这里读书的不光有杭州人,还有湖州绍兴等各地的官宦子弟,家里面大都是三品以上文官世袭。家中的老人经常跟他们说:“圆镜先生可不是寻常私塾的先生,那在整个沧州都是有名望的人。你们切莫怠慢,要是能得圆镜先生垂青,咱这一家子以后的兴旺便有着落了。”
这些小公子从小在深宅中长大,自然都有玲珑心肝,知道这话的分量。他们来到书馆之后,互相一介绍都熟门熟路,偏偏欧阳行不报家门,只是埋头读书。大家都暗暗猜测这欧阳行会不会是京都大族的子弟,不然怎么会是圆镜先生的关门弟子呢?
平日里只要是有关生活上的对话,欧阳行一律不参与,只是偶尔课业上有难题,他才会随口说两句。往往这随便一说的答案,就会得到圆镜先生的赏识。七年以来,大家已经隐隐把欧阳行划归为天才一类,不敢丝毫亵慢。
所以此时大家只是一愣,紧接着便释然了:圆镜先生的关门弟子,本就是天才。常人十八岁及冠之后才能科举那是正常情况,欧阳行十二岁参加科举却也算不上奇怪。
总不能把圆镜先生的弟子跟其他人相提并论吧?
欧阳行本以为自己这十来个同窗会齐齐惊讶,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有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可是看到大家伙儿
喜欢冰雪圣王请大家收藏:(m.dmbook.win),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